2024年12月,《消费者报道》整理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各省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于近3年发布的净水器抽检情况。结果显示,2022年1月—2024年12月,监管部门共抽检净水器247批次,82批次不合格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合格项目主要为“铅增加量”。众所周知,铅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,长期过量摄入可致儿童智力低下。那为什么净水器过滤后,水中铅含量反而增加了?
铅增加量是不合格重灾区
据《消费者报道》统计,近三年来(2022年1月—2024年12月)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各省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抽检247批次净水器,其中82批次不合格,整体合格率约为67%。
从项目来看,净水器被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铅增加量、标志和说明、总净水量、净水流量、镉增加量等。
其中,铅增加量是较多净水器产品不合格的主要指标,有24批次净水器产品(包括过滤器)不合格,占不合格项的17%。《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》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的定义,与水接触材料的卫生要求,卫生安全性与功能性试验及出水水质要求。
该规范明确要求,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性试验采用整机浸泡试验方法,先用纯水注入处理器冲洗,然后注入纯水于室温浸泡24小时,测定浸泡水。浸泡后水与原纯水比较,增加量不得超过所列限值,其中,铅增加量应≤0.001mg/L,镉增加量应≤0.0005mg/L。如果净水器不能起到应有的过滤水质效果,反而还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,那就事与愿违了。
净水器出来的水为何含有铅呢?
第三方检测机构净水器检测的工程师表示:“铅增加量,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净水器的水的铅含量增加了多少。市面上某些净水器过滤后铅含量反而更高,可能是使用了含有铅的部件,如使用劣质的活性炭材料、出水口水龙头含有铅等。”
因此,铅增加量不合格的可能原因有两个:一是某些厂家为节约成本,使用含铅的水龙头、储水箱、滤芯部件等;二是净水器内的零部件如滤芯组件、塑料件、管路接头等与残留机器内的水接触、浸泡,使部分铅迁移至水中。
国家标准规定,饮用水中铅的含量不得超过10微克/升,而一般自来水或桶装水中铅的含量都在3微克/升以下,甚至更低,因此,只要饮用水铅没有超标,是不会引发铅中毒的。
尽管如此,抽检中“铅增加量”指标不合格的产品通常是前置过滤器产品,这些产品可能会使用到某些含铅部件。前置过滤器可以对水进行初步有效过滤,延长下游产品的滤芯寿命,降低使用成本。
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,尽量饮用健康、安全的桶装水。
来源: 消费者报道